干过外贸公司的人大概率都假装过工厂,我也不例外。
曾经我遇到了一个南美客户,我俩相谈甚欢,产品、价格、货期等对方都很满意。
但就在我觉得对方马上要下单,都开始美滋滋计算自己能赚多少钱时,对方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
Are you really a factory?
这个问题让我“咯噔”了一声,一瞬间几百个解释“我真的是工厂”的理由在脑海里流淌过。
但我留了一个心眼。客户的这句话,到底只是随便问问的疑问句,还是他已经发现了什么的反问句?假如是后者,那我的解释可能就会变成狡辩。
于是我开始站在海外客户的角度,在谷歌上搜我自己的名字,公司的名字等,终于在某个社媒上,发现自己曾经脑子进水发过几张看着就不像是工厂的照片,而且客户的名字赫然在账号的访客名单里。
完了,客户已经发现了。一瞬间我连死了的心都有,摊在椅子上像是一堆泥,一动都不想动。
但我又不甘心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决心最后再挣扎一下,于是我给对方回邮件:
“您说得对,法律层面我确实没拥有工厂。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产品、价格和质量的控制。
因为工厂80%以上的海外订单都是我公司经手的,说我是工厂的海外销售公司一点都不过分,并非搬运工性质的贸易公司。
而且您肯定对比过我和同行,我的报价,确实也是有竞争力的,对吗?”
邮件里我始终还是使了一点小花招,工厂本身主做内销,我就算每年只做100W都是“80%以上的海外订单”,却可能给客户带来一种“这家贸易公司很重要”的错觉。
按下发送按钮后,我几乎每隔5分钟就收一次邮件,就算死我也希望能死得明白。
几个小时后我终于收到客户的邮件,鼠标在邮件标题上犹豫了好几回后,我几乎是咬着牙打开它的,然后看到了一个让我差点跳起来的回复:
Yes,you are right.
经历了这件事情后,在贸易公司还是工厂这个问题上我开始变得自信,再也不会因为客户一个质疑就焦虑慌乱与不知所措。
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吓自己,但凡客户愿意跟你谈下去,都证明了自己是有价值的。
当然,对于新客户,该装的时候还是得装。否则在客户对你尚且没有足够了解时,一听到你不是工厂可能马上就跑了,后面的一切都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