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面油光吓跑高富帅 日夜控油请区别对待 - 资本家

满面油光吓跑高富帅 日夜控油请区别对待

一、自动站队 看看你的出油症状有哪些

1.单纯的油性皮肤 表现为油光满目,毛孔粗大,但无其他症状。

2.油性缺水性皮肤 表现为水油不平衡,水分保不住,常有外油内干的感觉,严重时还有脱皮现象。

3.油性青春痘皮肤 表现为油光和毛孔都不太明显,只是有少数青春痘。

4.油性粉刺痤疮皮肤 表现为油光满目,毛孔粗大,并长有大量的、较多的粉刺痤疮。

二、出油也分白加黑 出油成因是哪些

日出油成因

1.汗液堵塞毛孔

夏天身体易出汗,汗液会不会堵塞毛孔,造成肌肤酸碱失衡呢?答案是:会!一旦酸碱失衡,肌肤“出油”的几率就会大大增高。

2.空调夺走水分

空调输送清凉的同时,也会吸走脸上的水分。如果不及时补水,油脂就会大量分泌以缓解这种缺水的状态。

夜产油成因

1.加班、熬夜狂出油

无论是加班还是贪玩,熬夜晚睡都会让皮肤出油严重。夜晚睡觉后的几小时内,毛囊皮脂腺信道比较通畅,皮脂腺会接受到一个特别的生物讯号,导致皮脂腺异常活跃,大量分泌油脂,在午夜油脂分泌达到高峰。

2.角质过厚“呼吸”不通畅

白天出门,肌肤与室外环境亲密接触。汗水的侵蚀、附着在脸上的粉尘、环境的污染会加重毛孔的负担,同时角质也会变厚、加速老化。如果睡前没有得到彻底清理,不仅会导致整夜排油不畅,还会成为粉刺、暗疮滋生的温床。

三、出油解决方案

“日控油” 重点

1.洁面很重要

早上洗脸可以帮助清除肌肤一夜的代谢产物,在此特别建议洗两遍脸。第一遍用温水洗,温水和洗面奶的作用能有效清除油脂。第二遍用冷水洗,收缩一夜舒张的毛孔。一温一冷的作用下,能有效控制毛孔粗大。即使在睡前洗脸,也要遵守这个方法。

2.补水、锁水是关键

控油的关键在于补水。只有真正改善肌肤水油分泌的状况,水油平衡后出油才能彻底根治。因此选择控油产品时除了强调控油的效果外,还必须考虑产品本身的保湿、锁水效果。只有提供肌肤适度的不含油的滋润保湿,将肌肤调理到水油平衡的最佳状态,才能真正告别油光。

3.及时清除油脂

让油脂长久地停留在脸上,不仅不美观,也容易让浸泡其中的毛孔呼吸不畅,加速粗大。虽说吸油纸不能片刻不离,但是在中午休息的间隙用用还是可以的。不过要记住过犹不及,千万别上“瘾”。

4.喷雾在手随时随地补水

办公室的空调一开就是一整天,即使是油性肤质也会感到“空调在偷水”。所以每日上午十点和下午三点要适时为肌肤补点水。当下流行的补水喷雾,能随时随地改善肌肤表面缺水的现象。正确的做法是:让肌肤与喷雾水接触一分钟左右,然后用棉质面巾轻轻将表面多余的水分吸去,既能有效清洁堵塞毛孔的汗液,又能防止盐分结晶从肌肤内向外吸水。

Tips:

肤质不同,选择去油产品也不同:天生出油厉害的油性肌肤和混合性肌肤,建议选择啫哩型或泡沫型强清洁力洁面产品。而因为季节变化出油的中性和敏感性肌肤,则应选择温和的、偏油性的乳霜质地的洁面产品。

清洁肌肤的力度要适中:像用手抚摸肌肤一样的力度清洁面部,油脂分泌过多的地方,特别是额头和鼻翼两侧则稍稍用力清洁。而不是整个脸部都用一样的力道。

保证每天喝八杯以上的水。而且不要一次喝下几大杯,要分多次慢慢喝,由内而外地给肌肤补水。

“夜控油” 重点

1.深层清洁肌肤

除了遵循白天的洗脸方法,建议特别照顾出油“重灾区”——T字部位。可以选择含有超强清洁因子的洗面奶,然后以化妆水再次进行清洁工作。化妆水能吸附皮肤表面油脂,改善角质状况,对易产生细菌的部位也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痘痘产生的几率。值得注意的是,强调控油效果的化妆水多数蕴含粉质吸油粒子,使用前要先摇匀。

2.保持毛孔通畅

在夜间,尤其要保正毛孔通畅,保证油脂分泌和其他代谢产物及时排出。使用清洁型面膜能达到此效果。在夜晚,尤其推荐使用分子较小、质地轻薄的精华素,不会增加肌肤负担,还能修复日间所受到的伤害。

3.深度补水很重要

白天的补水喷雾只能暂时缓解皮肤表面的缺水问题,到了夜晚,在肌肤深处,干涸的状态仍然等待你去拯救。可以每天敷补水面膜,重点调理一段时间。另外湿敷化妆水也是不错的选择。二者可以交替使用,坚持一段时间,出油的状况就能得到较大改善。

4.控油不忘抗氧化

油水失衡也是肌肤氧化的一种表现。过量油脂将引起毛孔扩大,如果不在早期加以控制,会随着时间不断恶化,加重皱纹、皮肤粗糙的程度。

夜间控油的产品,可选择含有控油因子的乳液或晚霜,保证深睡的过程也能抑制出油。一些产品中还有抗氧化的配方,很适合忙碌的白领女性。

5.定期清除角质

及时、定期将皮肤上老旧、脱落的表皮清除是缓解出油的常规工作。因为表皮细胞如果呼吸不顺畅就会使油脂分泌加剧,脱落的表皮细胞会与油脂融合一起而堵塞毛孔,油腺排泄不通畅就会引起痘痘或黑头。

上一篇 雀斑太多影响外形 有效消除雀斑的偏方大全甲状腺结节微创热消融简介及患者须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