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基本理论之一是风险补偿,也就是“以承担更大风险来换取更高的收益”。到了操作层面即是:都知道现在一年定期存款的回报是3.5%,这是无风险的投资收益;如果投资其他有风险的产品(理财产品、公司债券、股票、房地产等等),要求的回报率一定要高于3.5%才能考虑接受,高出的部分用于补偿风险,风险越高则要求的补偿率越高。但事实上,投资者往往忘记了这一基本原则而踏入“花钱买风险”的误区。
这种“花钱买风险”的例子随手可拾:
第一个例子是投资房地产:最近参加投资研讨会,交流中有不少富人都异口同声提一个问题:我想“抄底楼市”,现在是时机了吧?此时我往往都会反问两个问题:按市价计算租金回报率是多少?(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租金回报率往往都在2%以下) 您认为此时政府还会放任房价失控大涨吗?(答案多是不会)。
既然知道在政策的强力调控下房地产投资显然是风险投资,又知道当前投资房地产的租金的回报率远低于无风险收益,那么,我们没理由花钱买风险吧!不少人说:租金回报率不重要,因为房子是可以炒作的,房价是一定会长期上涨的。但是,对房价上涨的预期并不能改变“花钱买风险”的实质。更何况,我们的投资者群体中,绝大多数没有投资房地产而遭遇价格长期下跌的经历。然而,前车可鉴的实例多得很,不妨看看九十年代初的东京, 九十年代末的香港,和本世纪初的纽约好了。
另一个例子我们也显然易见:股市中的中小板的平均市盈率约为30倍,而创业板更是高达35倍,换算成年回报率仅分别3.3%和2.8%。此时介入,承担的高风险根本得不到补偿,投资显然依是花钱买风险。有人会说:这些都是高增长的板块,风险可由高利润增长补偿。然而,要维持如此高的市盈率,企业需要连续多年保持40%-50%的增长率,从古今中外过往企业发展史看,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实上,2010年年报显示,创业板业绩平均增幅为35.6%,不仅低于A股38.99%的平均增幅,更低于深圳主板公司46.6%的平均业绩以及沪市主板38.6%的业绩。已经证实了创业板的高成长性难为继。
有人会说,创业板中小板的股票盘子小,涨得快,这就是价值。然而,如果只是以判断短期的涨跌为依据来投资,其实就和参与赌博(甚至算不上是投机)无异。最终取得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不成正比(风险大而取得回报的概率却不高)。
即使是投机,也应该运用风险博弈。那就是经过精心计算过胜算概率后,判断出相对大概率高回报事件,然后才作出参与的决定。所有投机都是有系统、有计划目标、有风险管理。以求取得与所承担的风险相对合理的高回报。
如果入了赌局,买入股票之后,就只能祈求幸运之神站在自己一边了。短期来看,赌博有机会获利,也有机会损失。但长远来说,赌徒必输,而“庄家”才是大赢家。无数人的实践无情地证明:以判断短期涨跌为手段在市场频繁交易中大多数人最后是赔钱的。以笔者的见解,除非你想用金钱来换取其中的乐趣,否则,这样一种以“送钱”为最终结果的“投资”毫无意义。
那么,目前有怎样的投资不是花钱买风险?银行的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是其中一种。因为它们的年化回报普遍高于3.5%的定期存款利率, 所以尽管承担了一定的风险,但这些风险在回报率溢价中得到了补偿。
同样的道理,大家前期避之而恐不及的上市银行板块也是“性价比”很高的一个品种。大家很容易知道目前16家上市银行的市盈率平均值在5-7倍之间,市净率在1.5-2倍之间,是为历史低位;同时在整体经济增速维持平稳的背景下,银行的盈利年年增长。我们还是看看回报率吧,以十倍是盈率计算,年回报率10%,远高于3.5%,明显高出的那部分用于补偿风险。有人会说:银行坏帐多,不安全,房地产的贷款都会成坏帐,会影响银行经营前景云云。那么,假若如此担心房地产崩盘,为什么还敢继续持有N套的房产?假如担心银行倒闭,那存款放在银行也不就是要担心至失眠?而且,在我国,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行业是管制行业,某种程度上享受着垄断下的超额利润。我认为,以目前价格投资上市银行股,潜在收益远超过应承担的风险所需的补偿。我们行动上不就是应该买入来等待长期合理回报吗?至于短期的波动,不在意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