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在内,国内外各种庄家的真相 - 资本家

高盛在内,国内外各种庄家的真相

  传说中导演了无数阴谋的高盛真相

    引用郎咸平教授以及李德林先生《高盛阴谋》里面的几段话:

   “成立于1869年的高盛集团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势的投资银行。从当年的马夫门面店到今天的华尔街大佬,从一间地下室一个雇员到如今上万亿美元资产的影子操控者,高盛经历了无数次风雨沉浮,走过一个多世纪洒满鲜血的征途,终于登上全球金融的巅峰。从1929年起,世界上任何一次大萧条和对美国之外的国家进行的狙击,高盛都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高科技股到高油价,高盛主导了大萧条后的每一次市场操作”“高盛号称是泡沫制造专家,没有谁比它更会制造泡沫,也没有谁比它更会引爆金融核弹”“从北高加索到北非,从南北战争到迪拜泡沫、希腊混乱、欧元危机,次贷危机,雷曼倒闭等等,都有高盛的身影”“AIG的一把手换成高盛的人,美林的一把手换成高盛的人,权力重组,然后还有美联银行,也换成高盛的人,证监会的二把手也换成高盛的人,证券交易所也换成高盛的人,期货交易所也换成高盛的人,甚至两任的财政部长都是高盛的人。”“高盛是否凭借国家意志操控全世界?”  

    看了这一些,可能会让很多人惊叹:原来世界的运作是这个样子的!但是这就是一切事实的真相了吗?

    首先,笔者先要声明的是,郎咸平教授、李德林先生对高盛的很多案例研究并非杜撰的,高盛就是贪婪、、欺诈、肮脏、龌龊的化身,在历史上扮演过很多次极不光彩的角色,也是众多市场操纵案的幕后推手,但是高盛既然这么厉害,那么究竟能厉害到什么程度?总要有一个能够大致量化或者直观的参照物来证明吧!

    很多人都迷信什么“神秘主力”,很多人都以为控制这个世界的大人物不但有着雄厚的大资金,能够运筹帷幄,能够影响国家意志和政策制定,市场会按照这个大人物的计划和轨迹来运行,这个神秘大人物所做的就是让听从其命令的操盘手和交易员进行买–卖、卖–买的操作,然后别人亏掉的钱就到了他们的口袋里,利润滚滚而来,那么世界上恐怕没有谁高盛这个主体更适合作为这个大人物的操盘代理人(其他大型投行多在雷曼事件中破产或者被收购兼并,而商业银行在投机性强的业务方面受到监管层的严格限制,高盛的盈利能力是大型投行中最强的,资产管理公司规模比高盛大的不少,但投资风格都是非常保守的),这个人恐怕没有谁比高盛的董事长或者幕后的大老板(高盛集团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目前都是劳埃德-布兰克费恩;假设存在这么个大人物,通过各种机构间接持有高盛的半数股票,稍微能查查高盛股权构成的便知道这样的角色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更适合,那么能够呼风唤雨的他们究竟有多有钱?我想从高盛董事长的报酬、高盛的营收利润、高盛投机性业务利润贡献总能看出点端倪吧?

     

ok,我们先来看看埃德-布兰克费恩,这位被誉为“华尔街最聪明的CEO”凭借FICC部门的优异表现在2002年就已经是高盛集团薪酬最高的员工了2003年12月布兰克费恩成为高盛总裁兼首席运营官,2003年底高盛公司宣布,布兰克费恩当年的薪酬是2000万美元,少部分是限售股,多数为现金;2006年6月时任高盛集团CEO兼董事长的亨利·鲍尔森被美国总统布什任命为财政部长职务,6月2日,高盛董事会宣布,任命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的布兰克费恩为新任CEO兼董事长,当年年终奖高达5340万美元,2007年年终奖再创新高达到6790万美元,2008年布兰克费恩放弃了年终奖,全年的薪酬为2500万美元,而据CNN的最新报道,2012年全美各大金融机构CEO的总薪酬,以高盛CEO布兰克费恩的2100万美元为最高,其中基薪200万,560万现金奖,1330万股票奖励。呵呵,你知道布兰克费恩能够成为这个金融神话帝国老大凭借的是什么吗?他最擅长的正是“交易”和“自营”,他能上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J.Aron公司金属贸易、原油、外汇交易业务的管理以及在固定收益部门的优越表现!然而他却持续在为高盛打工,即便薪酬水平大降之后依然四方奔走,与各路客户、商业伙伴、监管机构、投资者沟通、协商、谈判、解释,呵呵,如果他真的是那种传说中可以操控一切市场,稍微点点鼠标利润滚滚而来的“大人物”(事实上他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身份和资源,而且本来就有交易天赋),那么我们稍微计算一下,假设2003年的2000万美元作为本金,之后的奖金一分不拿,假设参与的外汇商品市场杠杆率是10倍(,假设一年有200个交易日,每个交易日通过对市场的操作获得0.1%的利润(10倍杠杆就是1%),这些条件对于传说中的“神秘主力”而言应该是“毫无难度”的吧,那么如果就这么干到2009年底,布兰克费恩会有多少钱?用复利计算器计算一下就很清楚明了了!答案是连本带利变成3066751136110.57美元!这些钱是个什么概念?等于500个巴菲特!能买下3个高盛集团全部股份!这可能吗?真有这好事,高盛真能操控市场,布兰克费恩这样聪明的人为何还要继续赚这点辛苦钱(股票期权往往要很多年之后才能套现,还不是能马上到手的),2009年底收手退休岂不更好?! 

 

 

我们再来看看高盛的业务以及营收利润构成,看看被描述成无所不能的高盛究竟赚了多少钱,主要靠什么赚钱吧:财报显示,高盛集团2012年公司净营收341.6亿美元,净盈利74.8亿美元,其中的靓点是1 

高盛继续保持了投行的领军地位,全年兼并和收购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一。2 

高盛在2012年的股权和股权相关发售、普通股发售中排名第一。3 

债务承销创造净营收19.6亿美元,为2007年以来的第二新高。4 

固定收益、货币、大宗商品投资共创造净营收99.1亿美元,其中抵押贷款、信贷产品和利率产品表现强劲。5 

普通股每股账面价值同比增长约11%至144.67美元,普通股每股有形账面价值同比增长12%至134.06元。6 

高盛继续以保守的策略管理流动资金和资本。截止2012年12月31日,该公司的全球核心超额流动资金为1750亿美元呵呵,我们再做一个假设,在很多人眼里能够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高盛从流动资金抽出10亿美元的零头,每日0.1%的利润,10倍的杠杆,以此作为自营,一年200个交易日,那么高盛连本带利抽出后将是多少钱呢?73.16亿美元(净利润63.16亿美元)!竟然跟全部业务的净盈利差不多!那不如只留董事长一个人炒外汇炒期货炒期指得了!把所有部门都解散、把其他雇员都解雇,这还节省开支呢! 

 

 

请再注意第四项:固定收益、货币、大宗商品投资共创造净营收99.1亿美元,其中抵押贷款、信贷产品和利率产品表现强劲.这些金融类投资项目合计营收在高盛集团的业务中占比也不过30%而已,更为重要的是,表现最强的恰恰是低杠杆低风险低收益的固定收益类投资项目.  

 

 

 

仅此而已吗?因为监管方的压力, 

2011年从1月19日发布其2010年四季报开始,高盛财务数据披露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当年也披露了其自营业务的实际状况:高盛新架构下的四大业务板块将分为:其一,投资银行,包括财务顾问服务(如并购、出售、公司反收购、重组、分拆以及与此相关的衍生交易等),以及承销业务(包括IPO、非公开配售以及相关衍生交易)。其二,机构客户服务,包括两大块:FICC(包括信贷产品、利率产品、按揭、外汇、大宗商品),以及股票业务。其三,投资与借贷,包括高盛在各种资产类型中的投资与借贷活动(如债务、股票、贷款、PE、房地产),直接投资以及通过基金的投资;此外还包括高盛通过联营投资实体进行的投资;其四,投资管理,包括三大块:资产管理,如高盛资产管理、私人财富管理以及其他商业银行基金;基金投资超额收益的佣金激励;私人财富管理的交易性收入。按照当期高盛最新口径收入的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四部门合计的税前利润为101.32亿美元中,投行部门占8.1%,机构客户服务占59.1%,投资管理占5.58%,而投资与借贷贡献了27.24%的税前利润。 

 

 

而根据高盛递交给监管机构的文件,自2001年底到2010年底,自营投资业务为高盛带来总计94亿美元的收入不过,该业务并非稳赚无赔,有时候更会剧烈波动;相关文件显示,2007年,高盛该业务收入为38亿美元,但第二年便亏损39亿美元,为何其自营业务10年平均一年才赚不到10亿美元?这还是包括了工商银行一只票净赚的77亿美元(已兑现103亿美元,2005年出资25.8亿美元)呢!由此可见,传闻中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高盛的自营业务利润大头几乎全是在天朝创造的,在国际市场上,与其竞争对手相比,高盛远没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量! 

 

 

现在你明白了吗?涉及高杠杆的业务高盛虽然也做,但其参与额度和对市场的操控力远远小于“高盛无敌论”者的想象,其获得的收益远远不如一些实业高科技公司,而且其相关业务主要是为其机构客户服务的(养老基金、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大富豪的资金是其主要客户,获得管理费和、佣金回报和专户分成是主要盈利模式,高盛提供的是建议内参报告、交易席位、代客理财等金融服务),并非自营!尽管笔者不否认高盛是很多资本市场大幅震荡行情的重要推手,但是其盈利的方式跟人们所想象的是大大不同的,就算其报告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同,高盛也不会有直接的损失(但信誉会受损,有些客户会流失)!而高盛的业务当中,营收的基本盘主要是收租(承销、配股都是要向发行方、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收点租的)、抽水(金融产品的参赌费、利润分成、回扣等等)、食利服务类的(资金融通费用、服务费、管理费等),最暴利的则是重组并购以及股权投资(工商银行赚得最多,西部矿业、海普瑞、双汇发展回报率极高),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投机类产品都是“打酱油”的,人家高盛能够存活140多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高盛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来没把自己当作能够呼风唤雨的神,所谓“交易”就是一个花样翻新的赌场,里面的玩法千变万化,比最自以为是的赌客所能想象的还要多10倍,高盛是游戏的设计者、规则的执行者,时而是做市商,时而做经纪人,时而做咨询师,时而做理财师,高盛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更像是一个地主和赌场老板! 

 

 

 

 

 

 

 

 

 

 

 

 

庄家通常没有好下场 

 

 

其实“庄家”“主力”都是一个意思,就是很多投资者和投机客认为的操纵市场价格波动,精确操控K线的神秘势力,很多人都坚定地认为,“跟庄”才是赚大钱的唯一法则.客观地说,在资本市场上,尤其是规模较小、流动性较差的品种上,的确可能存在长期操控该品种价格曲线的所谓“庄家”,这一点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就曾经有过很多经典案例,但是,坐庄一定就会有好结果吗?未必! 

 

 

1993年至1998年,对上海股市来说,这是一段波澜起伏的岁月,马晓就是这时代“叱咤风云”的庄家之一。他的做庄生涯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狙击延中、爆炒界龙、败走东宝、平出海鸥,最后以做庄“S”公司胜利出局,其中,又以界龙实业坐庄的案例被奉为经典.1994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从1月初的800点一直下滑到7月29日的333点,而界龙实业却特立独行,连涨32天。在当时,个股基本上是跟着大势跑,很少有股票能持续逆势而为,更何况连拉32根阳线。界龙实业的上涨与公司从事印刷业务的基本面没什么关系,主要是由个人大户马晓指挥,涉及5家上市公司与14家证券营业部资金,在5个多月内,从每股12元一直炒到33元,其个人所得扣除融资成本及有关费用后达5,000万元左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界龙模式成了庄家操纵市场的典范,其他资金也纷纷效仿,为了识别庄家,坊间出了大量的书籍,于是,庄家与跟庄者的共生现象成了中国股市的主流。限于篇幅,欲知其他案例的详情请用搜索引擎就前面的几个关键词自行查询,而这个早期最著名的庄家也曾经在熊市中严重亏损过,在东宝、海鸥的坐庄过程中,也没有赚到什么钱,而在最后一票成功之后,他的选择也是在1998年急流勇退、金盆洗手,然而,后来又复出了,结果是赔光! 

 

 

1995年,这是一场中国早期证券市场的庄家对决。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方,与万国的管金生以及辽国发的高原、高岭兄弟为代表的空方,发生惨烈对决。在中经开的恶劣手段之下,管金生铤而走险、巨量抛空砸盘,最终导致万国爆仓亏空,高氏兄弟在穿仓后则远走高飞,管金生入狱。中经开在6年之后因为在银广夏和东方电子事件扮演了不光彩角色,被勒令清盘,也在2002年黯然退场。

    1998年8月31日,深锦兴最低价是5.5元/股,但在亿安集团接手后的1999年6月29日,已是34.48元/股。2000年,中国股市受美国高科技股热潮鼓舞,高科技股纷纷上演最后的疯狂,接连涨停,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亿安科技,它的股价在1月4日还是46元/股,可到了1月21日已是80元/股,2月15日终于冲上100元/股,最高到达126元/股,将亿安科技从6元钱打到30元钱的庄家叫汤凡,圈内称他为“汤司令”,后来30元左右出掉了绝大部分,另外坐庄七八只股票;后来接盘坐庄的操盘手叫李彪,而罗成介入深锦兴进行等人操纵的公司确定为七家,划拨资金18亿元,另外又通过多家证券营业部股票质押融资19亿元,在全国几十家证券营业部通过所控制的792个账户进行不转移所有权的自买自卖(亦称“对倒”)共计68,409笔,累计5,555万股,最高时占有亿安科技流通盘的87.34%,非法盈利4.65亿,最后的结果又是什么?罗成携8000万元仓皇出逃,而两个操盘手均已辞世,一个不到40,一个45,据说汤司令突发脑溢血,死在自己的公寓,死时无人在身边,发现时已死了十几个小时,最后的时光如此寂寞。

 

 

 

 

 

 

1997年,朱焕良动用近两亿资金炒作养鸡为主业的康达尔,没想到一场香港鸡瘟(也就是禽流感吧)导致康达尔暴跌,朱焕良于是被套。1998年,深圳的一位大户朱焕良来找到吕梁(吕新建),要求对深套其中的康达尔股票施以援手。吕梁联手中煤信托投资公司等北京机构,答应与朱焕良合作。在此之前,还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就是朱焕良在指定的时间在他控制的每一个户头抛出一手,这些仓单证实,朱所说的他已控制康达尔股票达流通盘的90%并非虚言。吕梁一伙人分别接走了朱焕良所持有的流通股的50%,双方协议,朱焕良的另一半股票在5年内不能抛掉,齐心协力把康达尔打造成一只大牛股。吕梁对重组康达尔很有信心,他看中的是公司具有可观的土地价值,可真正进入公司后,才发现这是个骗局,不仅黄金地段的商业用地不存在,房地产公司也有4个亿的假账。吕梁等人知道上当后,却未撤出,吕梁用股票到证券营业部去质押融资,再拉升股价,增加市值,然后再去质押融资,再拉升股价,还用新的资金去炒别的股票,用其回报弥补以前的债务和融资利息。在1999年4月和5月又两次收购了康达尔34.61%的国家股。这样,他们前后已动用了7亿多元资金。1999年,康达尔从20元/股左右上升至40元/股以上,全年涨幅111%。2000年2月,股价冲上80元/股,流通市值也由1998年10月的10亿元左右膨胀至62亿元。这时,朱焕良的市场本能要求他出货,从5,000万股一直出到12月10日的2,300万股,每卖出1,500万元的货,便提现转移。而此时的吕梁却陶醉其中,他除了在北辰花园别墅的5号楼自住并办公外,还买下了11号、14号楼。2月18日吕梁结婚,为了讨彩头,他命手下的交易员将前一个交易日康达尔的收盘价做成72.88元/股。到了10月份,北京的几个主要机构感到康达尔的抛压明显加重,便威胁朱焕良,若他背信弃义的话,绝不容忍。但朱焕良明确表示不干了。在康达尔崩溃的第一个跌停板时,北京机构就在35元/股以上接了朱焕良的1,000万股,花费了4亿元资金。据说朱焕良总共套现11亿元然后逃往香港,临走扔给吕梁的最后一句话是,“股票总是要卖了才能赚钱”,吕梁在2001年春节后的某一天逃离了公安机关的监视,披着军大衣消失了,从此再无踪影。一年后的2002年6月,吕梁的多名属下和合作者受到审判,2003年4月,丁福根等6名被告被判处2年零2个月至4年有期徒刑。案子涉及资金54亿元,证券公司营业部125个,仅吕梁一方利用的股东账户卡就多达1,565个。 

 

 

 

1999年,市场出现了“善庄”的说法,将中国股市的做庄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以往,跟庄者对庄家是又爱又恨,让他赚钱的庄家就可爱,把他套住的庄家就可恨。可现在出现了一种所谓“长庄”模式,股价是长升长有,跟庄者在什么价位上买都能赚钱,股价翻了十倍,庄家就是不出货。一直能让别人得到好处的人是善人;一直让别人赚钱的庄家,当然是善庄。当年中国股市最大的善庄是德隆。1992年唐万新和唐万里几兄弟创办了新疆德隆,从事餐饮、娱乐行业。1996年7月31日,由德隆参股控制的新疆屯河在上海上市;1997年6月德隆受让上市公司沈阳合金国有股,占总股本的29.02%;同年11月,德隆又购入上市公司湘火炬国家股,占总股本的25.71%,成为德隆的“三驾马车”。其后,三家公司的股票狂涨不已,到2001年时,新疆屯河、合金股份、湘火炬已分别上涨了11倍、15倍和11倍。然而,不能够创造价值的德隆等的长庄模式还是脱不了金融市场的邪道——庞氏骗局,即只能通过不断往外拉钱来维持局面,而钱是有成本的,拉得越多,负担就越重,最终一定灭亡。可惜的是,唐万新没有及时抽身,而是选择了铤而走险,甚至相信了自己编造的“产业整合”的神话,德隆实业体系大概能带来6亿元的利润,然而,唐在股市的护盘成本一年就要10个亿,中后期的德隆已不能通过上市公司和股市本身来维持庞大的资金成本,只能进入金新信托、泰阳证券、德恒证券、恒信证券、新疆金融租赁、新世纪金融租赁、中富证券等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从长沙、南昌等商业银行获取大量资金,继续运转庞氏骗局。唐万新把贪婪之手伸向城市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收购金融机构的目的无他,就是为了更方便融资,扩大融资老鼠会。德隆体系控股及参股的金融机构达到21家,收购了南京大江国投、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中富证券、健桥证券等数家证券信托公司,以及昆明市商业银行、株洲市商业银行、南昌市商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唐万新还创造性地谋划出“委托控股”的隐蔽收购模式以躲避监管,收购或参股之后,德隆很快露出峥嵘面目:这些金融机构的大量资金很快通过挪用、抵押、担保等手段流失于德隆庞杂的体系中。德隆旗下金融机构以委托理财方式融资450亿元,其中未兑付金额172亿。此外,德隆系企业前后从多个地方的商业银行挪走资金数十亿。甚至德隆系的实业企业和上市公司也沦为唐万新的提款机,重庆实业被德隆令人发指地提走将近10亿人民币.然而,旁氏骗局总有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的一天,2004年4月14日,拥有270亿资产、177家控股公司和18家的金融帝国资金链断裂,老三股湘火炬、合金投资和屯河股份全面跌停,德隆危机全面爆发,根据检察院的公诉书,自1997年到2004年4月14日止,唐万新等人利用自有资金和部分委托理财资金,使用24705个股东账号,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采取连续买卖、自买自卖等手法,长期大量买卖老三股,造成三只股票价格异常波动,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这段时间内,新疆德隆、德隆国际买入“老三股”金额678.36亿元,余股市值为113.14亿元,按移动平均法的计算原理,计算余股成本为162.30亿元,共获累计既得盈利为98.61亿元.唐万新:因“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被判3年,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6.5年,两罪并罚被判8年,德隆系高管杨利、李强、王恩奎、董公元、洪强、张龙等6人或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涉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和挪用资金罪被判刑;新疆德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因“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各被处50亿元罚款;上海友联管理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罚款3亿元;德恒证券七名管理人员、中富证券及四名自然人、伊斯兰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九名管理人员、金新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及11名管理人员、南京大江国投及其子公司南京国信以及高管4名人员等人员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判刑.  

 

 

2001年-2005年的熊市中,无数庄家倒下,更有大量券商倒闭,第一个死掉的券商是鞍山证券,它因为挪用10亿保证金以及违规发行20多亿债券被证监会撤销。“坐庄”使得南方证券、大鹏证券以及天同证券等一批券商难逃崩盘的命运。2004年1月,南方证券被行政接管后,其控盘的“双哈”(哈飞股份和哈药集团)真相得以曝光。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6月,南方证持有哈飞股份流通股10269.8万股,占流通股比例高达90.09%,持有哈药集团流通股数量占比更高达93.32%。原南方证券一营业部副总曾经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持有一家上市公司90%以上的流通股份,将很难逃脱崩盘命运。大鹏证券亦是如此。2000年,大鹏证券一度动用22亿元资金重仓持有五矿发展,最高持股比例达到流通盘的90%。该股2000年底曾涨到32元,为大鹏证券带来8亿多元浮动盈利。但到2004年,五矿发展股价惨不忍睹,8亿元的浮盈最终变成约8亿元的投资损失,这几年当中死掉的券商一共有33家,连南方证券、大鹏证券、汉唐证券、大连证券、华夏证券、闽发证券等许多排名前20位的券商都破产了!坐庄?从表面上看,垄断的利润想把目标定在哪就定在哪,谁不想要?战胜市场的成就感谁不想有?可看看结果呢?坐庄?这不是找死么! 注:赵笑云旅英回国后建立私募基金,笑看风云2号跌破0.6865元清盘,笑看风云1号净值跌至0.4931元清盘.投资者评价“有赔钱赔得像你这样理直气壮、理所当然、坦坦荡荡的,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次贷危机是愚蠢的小布什和贪婪的华尔街联手造成的    

 

 

 

人类的天性是自私,资本的天性是逐利,当愚蠢的政客与贪婪的资本成为最有权势的组合之后会发生什么?   

 

 

 

小布什7岁那年,父亲专门请专家测定了他的智商,专家告诉老布什(老布什98),他的智商95,但就是这个智商在历任总统中排名倒数第二的人当上了美利坚合众国第43任总统,并且还成功连任了.   

 

 

克林顿时期,老布什时期造成的高财政赤字问题被有效解决,克林顿执政的八年中财政赤字不断下降,到1998年实现首次财政盈余,克林顿离任前交给小布什的2000年是2370亿美元的财政盈余.但是,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不到5个月,就提出了一个10年减税1.35万亿美元的议案,并获得通过。这是自1981年里根减税以来的最大减税方案.小布什为了满足其党派背后的军工大鳄石油寡头的利益(共和党的一向主张就是维护军费开支、无差别减税,取消遗产税,减支但不能增税,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并且以反恐英雄的形象自居,其战争耗资巨大,再加上减税,导致支出增加、收入减少,美国财政赤字直线上升,第二年财政重返赤字,高达1570亿美元。小布什离任前的财政赤字高达4550亿美元(他老爸2930亿美元,而且次贷危机真正的大残局留给了奥黑),创历史最高记录。 

 

 

罗斯福有句名言:“一个居者有其屋的国家不可战胜.”以前的美国历届政府都将提高”住房拥有率“当作政府的施政重点.以其中的一项“希望六号计划”为例,美国议会于1993年启动了“希望六号计划”,重建衰落的公共住房。“希望六号计划”每年的可用资金为3亿~5亿美元,成为改造公共住房的中坚力量。而小布什从2003年起,就试图取消对希望六号项目的资助,希望六号项目的噩运也由此展开,其预算从2004年前的每年超过5.5亿美元下降到了2005财政年的1.43亿美元,可谓一落千丈。这只是冰山一角,区区几亿美元也到了如此捉襟见肘的地步,足见当年小布什对财政资源的消耗已经过度. 

 

大家都知道,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父亲老布什有一个终身遗憾,那就是赢得了战争,输掉了大选,而上任后的小布什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如果他不像他父亲那样留下遗憾,就必须在对外战争的同时,也要赢得国内人民的支持,而小布什的构想就是通过大规模减税和制造房地产泡沫来实现.小布什也多次强调建设一个“所有者社会”,就是鼓励私人拥有住房和证券。但政府负担与公共住房需求之间的一直存在矛盾。那么,在财政赤字的情况下,如何既能解决住房问题,又能通过房地产带动经济发展,并且不需要政府付费呢?这种看来异想天开的事情,在小布什任期内,变成了现实:鼓励穷人贷款买房,同时鼓励资产证券化,创造出庞大的金融衍生品,出售给全世界的投资者。 

美国借助资产证券化,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美国住房拥有率一度达到70%,不仅房屋数量快速增长,房屋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自有住房的面积从1973年的约142平方米上升到2004年的约204平方米。2004年底,小布什竞选总统成功连任,为了继续维持上一任期的政绩,维持房地产泡沫,小布什又有了“奇思妙想”:应当巧妙地转嫁成本,通过金融衍生品之手,让全世界为美国的住房梦埋单!为此,需要首先充实美国的金融资本,小布什连任后一个月就督促美国国会于2004年12月出台了《本土投资法》,鼓励跨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境外利润回归美国境内:如果公司将境外所得利润汇回美国作为长期投资,《美国本土投资法》将允许这部分利润缴纳5.25%的所得税税率,有效期为1年,而此前美国规定转入的境外利润要执行35%的所得税税率。 

 

如此好的政策红利和奇思妙想,华尔街也是早就心领神会(金融创新就等于增加赌场的新项目,不但能带来更多的租金、抽水、分红,还存在自己定制规则增加有利于自己的house edge的条件,这可是发大财的好机会).“9·11”事件后,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2001年至2003年,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降到了1%,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意、客户和资金,投资经理们不得不选择高风险的投资策略,大幅提高杠杆水平,或者收购高风险的资产,次贷及其相关衍生产品自然受到热捧。而小布什政府第二任期依然寄希望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繁荣来拉动经济增长,暗示信贷机构放宽贷款条件,放松金融监管,为次贷业务(所谓次贷,即次级信用贷款者,是指美国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买房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小布什的政策就是放宽信用标准,以房地产的形式实现这部分群体的收入流资本化,实现他们的住房梦,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以及实施次贷衍生产品等高杠杆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正是在此背景下,美国证券公司平均的总财务杠杆(总资产/股东权益)超过20倍,而净财务杠杆((总资产-低风险资产)/有形股东权益)达到15倍左右。投行杠杆更高,以贝尔斯登为例,其总杠杆率、净杠杆率分别为30倍和16倍。高杠杆虽然提高了资本回报率,却也对风险的估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金融机构低估了风险,导致拨备额不足,就使单一业务的风险在20倍、甚至30倍的杠杆作用下,放大至整个集团,并且在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将这种风险迅速传染给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雷曼倒闭引发金融海啸的重要原因)   

 

而事实上,高盛内部会议、宋鸿兵、末日博士等人都不是最早预见到次贷会出严重危机的人,早在2000年,美国经济学家、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爱德华.葛兰里奇就已经向当时的美联主席格林斯潘指出了快速增长的居民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可能造成的风险,希望美国有关监管当局能够“加强这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在2002年,他再次拉响警报,认为“一些次级房屋贷款机构没有任何监管,它们的贷款行为最终会危及美国人实现拥有住房和积累财富的两个美国梦想”;到2004年5月,他更是明确地指出,“快速增长的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已经引发贷款违约的增加,房屋赎回的增多以及不规范的贷款行为的涌现”;在他2007年9月逝世不久前发表的文章里,葛兰里奇揭示出美国的金融监管存在着严重的空白和失控问题,“次级房贷市场就像是狂野的美国西部,超过一半以上的这类贷款由没有任何联邦监管的独立房贷机构所发放”。然而他的看法并未受到愚蠢的小布什政府和为华尔街服务的格林斯潘与继任者伯南克的关注. 

 

 

美国金融产品体系像个倒置金字塔,底层是基础资产,如住房贷款、信用卡贷款、工商企业贷款、消费贷款、教育贷款等等,在此基础上构造出金融衍生产品的大厦。伴随着近10年来的金融创新浪潮,以住房贷款等为基础资产,美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迅猛,产品设计得越来越复杂,这些产品的真实价值和风险等方面信息的透明度也随之下降。美国政府和华尔街在将大部分普通人的收入流资本化(发放房地产按揭贷款)开发殆尽后,又将眼光盯上了一些根本不合格的人的收入流,这就是美国1000万贫困或信誉不好的穷人和新移民的收入流,对这些有瑕疵的收入流进行资本化,其发放的抵押贷款就叫次贷(Subprime Mortgage);进而华尔街又在次级抵押贷款收入流基础上创新推出抵押贷款证券、债务抵押凭证等众多金融资产,每一次收入流都再一次重新资本化,都创造出了新的虚拟资本,这种新虚拟资本代表原来的货币资本距离初始借款人贷款就更远一步,虚拟性越发增强,长年累月积累下来,造成了美国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和泛滥,目前仅美国未到期债务类资产总规模就达到了50万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房地产和股票、衍生品等等金融资产。而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保守估计,2006年底美国境内的股票、债券、外汇、大宗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值约为400万亿美元,为美国13万亿GDP的30倍左右,2008年雷曼倒闭当年,金融衍生品规模超过600万亿美元,而全球的GDP规模却不到60万亿美元,虚拟经济如此肆无忌惮地无限放大了机构资产,而这个资产反过来可以扩张机构的信贷规模,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虚拟经济泡沫可能不出大问题吗?  

 

 

 

压垮骆驼的稻草终于显山露水.起因是CDO和CDS的大量亏损。美国房地产市场因为格林斯潘时代的低息政策而繁荣了好几年,因为对房地产市场的前景非常看好,各个银行和金融机构也将资金贷给一些资质比较差的借款人。这就是所谓的次级贷款,是相对于正常贷款和优质贷款来说的。同时,因为房屋贷款一般都需要15-30年的偿还期,在这些偿还期内,现金流可以准确的预计,但是商业银行等贷款机构持有的这些债券流动性又比较差。为了提高流动性,一些金融机构就把次贷开发成一种金融产品,也就是所谓的CDO(以次贷为标的的债务抵押证券)。这些机构从商业银行等购入次级贷款,然后开发成CDO再卖个其他投资者和机构。同时,为了对冲CDO的风险,又开发了CDS这一风险更高的产品(CDS相当于对债权人所拥有债权的一种保险,举例:A公司向B银行借款,B从中赚取利息;但假如A破产,B可能连本金都不保。于是由金融公司C为B提供保险,B每年支付给C保费。如果A破产,C公司保障B银行的本金;如果A按时偿还,B的保费就成了C的盈利)。 

 

 

 

CDS这一独特保险模式使他受到市场欢迎,广泛应用于资产抵押债券当中,用以防范资产抵押人的信用风险,并借此提高评级,吸引投资者。在美国房地产蓬勃发展的21世纪初期,CDS与房地产抵押债券一拍即合,共同促就了市场的繁荣。在这个链条当中,以AIG为代表的一些保险等金融机构单纯提供保险即出售CDS,华尔街投行及对冲基金则站在CDS的两边,即出售CDS,并通过交易对冲所有或部分CDS,华尔街投行将CDS、资产抵押债券打包、再打包后再出售给投资者。CDS的杠杆与定制特征,也使它成为对冲基金等市场机构对赌的工具。随着以CDS为代表的场外衍生品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们将整个金融市场联结在一起,而少数大型的金融机构则位于这个链条的最中央.  在21世纪初美国低利率的环境中,房贷经营机构向向往“居者有其屋”的购房人大量签发贷款,为了从中谋利,他们甚至于不异降低借款标准,这在房价上涨的周期当中并没有太大问题。但是,随着2006年美国通胀趋势的上升,美联储被迫升息,无力支付房贷的购房人纷纷违约,房价下跌,以房贷特别是次级房贷为基础的资产抵押证券,陷入到了恶性循环:次贷收不回来——CDO大量亏损——CDS也开始面临损失。又因为这些产品被持有的实在太多太广泛,因此为了弥补损失,持有这些产品的机构开始抛售,又降低了这些产品的价格,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持有CDO和CDS,产品的流动性基本丧失,这些产品相当于一张张的废纸。 

 

信用等级及价值的迅速下降,触发了CDS购买方的支付请求。CDS的最大出售方——AIG告急,最大的中介机构及投资者之一——贝尔斯登、雷曼寻求破产保护。在此推动之下,建立在银行、投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衍生品市场迅速面临着信用、流动性、市场等多重崩盘的风险,在缺乏透明的衍生品市场当中,人们无法得知金融机构在风险资产上的暴露情况。因此,金融机构都在担心交易对手的风险暴露及信用风险情况,自己也成为别人担心的对象,衍生品价值成疑,交易规模迅速压缩,而含有CDS等衍生品的各种证券的交易则遭到冻结,银行间信贷陷入停滞,利率飞涨。金融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如果不及时向AIG注资,向大型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以此确保CDS等协议的履约,增强金融机构的信用,后果将是整个金融体系的瓦解,这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基本原理. 

 

次贷危机根源于美国证券化债务资产的过度膨胀,即美国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次贷危机本质上根本就不是什么流动性短缺的危机,其背后是小布什政府和美联储联手【透支货币信用】和【大肆放纵金融监管】所造成的【虚拟泡沫】无法继续维持的必然性结果,其本质是庞氏骗局的难以为继,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信心的动摇,对美国金融机构资不抵债的恐惧,流动性短缺只是造成的结果,是表相.  

 

高盛操纵不了市场的一切,就算是世界上最有权最有钱的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同样不能操控市场的一切,操纵得了一时也操纵不了一世,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雷曼破产是华尔街和美国政府的阴谋吗 

 

我们现在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预测分析总是有华尔街(换成“美国”同样适用)怎么样怎么样,华尔街的惊天阴谋,华尔街的计划等等等等,似乎美国和华尔街是主导全球格局和资本市场的神. 

 

雷曼破产被认为是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全球金融海啸的标志性事件,事件发生后,全球陷入到了恐慌之中,而雷曼破产前后确实存在着很多疑点,比如:在次贷危机以前,高盛2006年内部高级绝密会议预测次贷危机爆发和至少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倒闭,在雷曼倒闭以前保尔森和老东家高盛多达50次的秘密通话;美国政府花了290亿美元支持摩根大通对资不抵债的贝尔斯登进行了救助重组,但在美联储、SEC以及各大投行商讨雷曼救助方案的会议上,保尔森代表美国政府表示不会救助雷曼兄弟;雷曼倒闭以前,高盛大量和中国企业签订石油对赌协议,在石油100–140美元而且上涨预期强劲的时候对赌石油价格低于62美元以下;雷曼倒闭发生后各大美国投资银行一解禁后马上抛售投资中国银行的股票;华尔街赞助麦凯恩的主要是倒闭的雷曼和被美国银行收购的美林,而奥巴马的主要赞助者是高盛和花旗–赞助麦凯恩的是华尔街的失败者,而赞助奥巴马的是华尔街的胜利者…… 

 

的确这里面看起来确实存在很多疑点,以刘军洛和海啸后的希望为代表的逻辑分析学派(这是我个人的定义,即通过对事件、市场、历史、文化等形成的逻辑点串联解析,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事件进行分析、预测、推导的学派,此学派在2009年以后的草根学者中比较盛行)中的一些民间学者纷纷抛出了自己对雷曼事件的独特观点,而结论无非是,这是美国针对中国的一场大阴谋、这是华尔街的精心策划的等等.这些个大阴谋、大计划真的存在吗?事实是什么?真相又是什么? 

 

OK,我们再次拿出复利计算器,不是华尔街、美联储、美国政府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势力吗?那么好,拿出10000亿美元做个基础基金不难吧,那么以上三个神秘主力联手坐庄使用这个大计划、那个小阴谋,操纵世界资本市场两年,还是老规矩,杠杆率10倍,一年200天,每日盈利0.1%,那么两年下来连本带利多少?53.524117万亿美元!等于4个美国的GDP总值!那么美国人民还需要工作吗?美国总统和联储主席还会整天焦头烂额吗?  

 

雷曼倒闭后,华尔街真的大赚了么?雷曼兄弟就不是华尔街的了?雷曼倒闭当年,其他美国的大银行、投行都是什么境况?2008年当期的资产负债表如何?财报如何?美国股市(华尔街的股东)表现如何?美国的就业表现如何?中低收入者的资产负债表如何?美国联邦政府的公债价格如何?利率如何?华尔街大行抛售国资银行股的位置股市未来几年是相对低位还是相对高位?现在又过去了几年,为何美元还没有惊天大回流?为何美元还没有暴力上涨哪怕是90呢?为何至今为止中国房地产还没崩盘、人民币没有崩盘?为何黄金还没到1000美元之下?为何全球性大萧条又休假了好几年?不是发动一场全球金融战可获得媲美二战的收益吗?为何这场金融战的过程拉得如此之长(时间周期越拖慢,也就意味着年平均复合收益率会大减,兵贵神速,亦在诡道)、如此反复?如果能解释清楚这一切,那么我将承认这些解释接近真相和事实,我就承认这种研究分析方法是正确的,可惜的是,大家都知道过去几年和现在的实际情况了. 

 

雷曼倒闭本质上是次贷危机发酵到一定程度,市场趋势从量变到质变(从个别按揭贷款者还不起贷、从个别公司次贷业务的风险暴露到形成系统性风险),庞氏骗局(高度杠杆化以及极其放纵的监管造就的虚拟泡沫)被市场自身的力量捅破之后的必然结果,前面其实已经说过次贷危机绝对不仅仅是一种流动性危机,其实质上是一场信用危机和泡沫无法维持的趋势性市场危机,这场骗局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实在兜不住了.  

 

其实次贷危机2007年2月13日就已经开始浮出水面,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18亿美元坏账准备,美最大次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减少放贷,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 Century Financial发布盈利预警,2007年3月13日,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濒临破产,纽交所宣布终止该公司股票的交易,2007年4月4日,该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期间市场面和政策面已经有多个信号证明次贷危机不是个案,不是能轻易解决的问题,雷曼更不是因为次贷问题最早破产的企业,期间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澳洲央行瑞士央行多次通过直接注资、降息等手段意图稳定市场,详情可以参考百科的节点一栏,回顾2007、2008年雷曼倒闭之前所发生的事情http://baike.baidu.com/view/1256938.htm?fromId=1092871. 

 

不是为何“雷曼倒闭”了,雷曼之前早就有很多因为次贷风险暴露而破产倒闭的企业了,问题的关键是为何雷曼倒闭被认为是次贷危机“金融海啸的标志性事件”?!因为雷曼兄弟是美国当时的第四大投行啊,是华尔街的重要一员啊!雷曼倒闭代表的是当时的危机已经扩散到了世界金融界的最顶端!当时的美国大部分的银行和投行的资产负债率都高达95%以上,这意味着如果与次贷相关的证券或者不动产、流动负债等继续跌值,将面临全线破产的境地!高盛?很遗憾的告诉各位,高盛在当年雷曼破产时的情况是,总资产10881亿美元,负债10396亿!如果美国的这些大银行和投行倒闭了?会发生什么?投行先放在一边,你们知道什么是私有银行吗?市场经济下的私有银行破产后只按法定的范围退还客户的存款,也就是说一旦美国的几大银行也破产了(大型投行本来也是这些商业银行的客户,一旦倒闭就是连锁反应),美国的资产阶级、一部分中产、垄断领域金融领域的大富豪、美国政府都可能面临破产!这就是所谓的“大而不能倒”!美联储和美国政府已经用尽浑身解数,已经兜不住了,只能拉出一个非商业银行的倒霉蛋制造一个大事件,要挟全世界一起释放流动性和进行经济刺激来为小布什、格林斯潘、伯南克造的孽来买单! 

 

为何这个倒霉蛋是雷曼?为何保尔森不去救雷曼?因为有“高盛帮”的存在,的确,这里面存在大鳄之间的战争,但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一点是高盛的人早就发现了雷曼的死穴,财务造假!雷曼兄弟破产后的偿债计划显示,债权人要求雷曼偿还的金额高达8750亿美元,破产报告则显示,雷曼在倒闭前利用一种名为“回购105”的交易从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出约500亿美元,没有谁清楚救助雷曼的代价会有多大,而有如此丑闻,成为那个倒霉蛋再合适不过了!  

 

 

1850年,雷曼兄弟创立。倒闭前是全球最具实力的股票和债券承销和交易商之一,为全球公司、机构、政府和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服务,有雄厚的财务实力支持其在所从事的业务领域的领导地位。在全球48个城市里,雷曼兄弟成立了自己的办事处。这些办事处通过紧密联系,组成了一张巨大的网,包揽着全球债券、股票、兼并收购、房地产信贷等大量的金融业务,并集纳了大量顶尖人才,业务能力出色。正因为公司的业务能力受到广泛认可,雷曼兄弟拥有包括众多世界知名公司的客户群,如戴尔、富士、IBM、英特尔、美国强生、摩托罗拉、百事、壳牌石油及沃尔玛等。雷曼的业务分为三个部分,其中资本市场是其最核心的业务部门,占雷曼总资产的 98%,也是雷曼 85%左右的收入来源。一直以来,雷曼以做市商的身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政府和市政债券、利率产品、信贷产品、抵押债券、抵押贷款产品、货币和大宗商品的交易。而由于近几年操作偏激进,买入了大量的住房抵押债券和高风险资产,杠杆系数非常高。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房价下跌,在抵押款债券业务上连续40年独占鳌头的雷曼,陷入泥沼,走向倒闭。雷曼有约6390亿美元资产,占美国金融业16万亿美元资产规模的4%。牵一发而动全身,雷曼的倒闭让整个美国金融业大地震,而全球跟它有业务往来的公司也纷纷受牵累。在纽约工作的一位日资银行分析师丹尼尔·潘告说,“雷曼破产,很多金融企业也会蒙受损失,全球的投资者情绪恐慌情绪,金融市场不稳。” 

 

雷曼倒闭受伤最重的是谁?全球600万金融衍生品中有超过三分之二都在美国,其余大部分在欧洲!据统计,美国前5大场外衍生品提供商是摩根大通、高盛、花旗、美银、富国银行,而贝尔斯登、雷曼、AIG都是CDS市场最大的玩家之一,贝尔斯登雷曼更是CDS市场流通性的主要提供商之一,账本上有与数百家交易对手的数百万个交易,雷曼倒闭之后,多角债务比蜘蛛网还要密集,造成了CDS市场的极大混乱,也正因如此,防止交易对手的违约是美国政府支持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美国发明的次贷打包产品以及其他相关金融工具的对外主要兜售对象是谁?谁又能消化承接这些巨额的金融衍生品?正是的欧洲商业银行!传统上,欧洲银行业以稳健著称,但是后来受美国金融业发展模式影响,在国际市场上活跃的欧洲大型银行纷纷提高财务杠杆率(据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统计,欧元区10家最大银行杠杆率平均为33倍),大量投资于住房抵押贷款以及相关衍生品,博取高收益,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欧洲银行也遭受巨大损失。据Bloomberg统计,截至2008年8月末也就是雷曼倒闭之前,欧洲银行共提取次贷相关减计和损失2273亿美元,约占全球金融机构减计总额的一半! 

 

有人说,高盛做空次贷赚了大钱,从净头寸上来说,貌似是这样,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在SEC的调查中,高盛承认了,2006年底以来,高盛针对自己所承销的抵押贷款凭据(CDO)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的卖空部位价值约6.15亿美元,然而这并非违规的,是因为高盛持有公司所承销的CDO和RMBS如果没有卖出去的话,高盛也要承担市场风险的(如同国内券商包销,以前很多券商为了成功发行新股,但是机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认购不踊跃,不少券商包销成了流通股第一大股东,结果好几年被套,亏钱卖都出不了多少货),高盛在衍生品市场购买了相当于承销总额1%的保护性的衍生产品(次级贷款ABX指数上做空并用信用违约互换对其所持债券进行套期保值,可能杠杆为100倍),这样就锁定了风险,高盛聪明的一点就是,早就意识到了次贷危机是个大坑,相关的部门卖出CDO和RMBS后,没有同时清掉对应的CDS卖空头寸,享受到了次贷危机不可逆转带来的额外收益(但也是要承担风险的,如果危机没有继续深化,净空头寸就可能会产生亏损),而从2005财年到2007财年高盛其抵押贷款相关活动(约一半为次贷相关活动)在总净收益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以下,同期其在次级抵押贷款领域的风险敞口只占总资产的2%,这种做空并非操纵性的,这些都是在合法合规的范围之内的,SEC后来根本无法在操纵次贷危机方面定罪(高盛的商业地产部门当年也是亏损的,CEO原话“我们当然没有避开房贷灾难。我们亏了钱,然后靠放空赚到更多钱。而且这还没完呢,谁知道最后还会变得如何”),而只能在欺诈客户方面让高盛出血的原因就在这里(在次贷危机中赚取利润最高的对冲基金就没有被调查).高盛虽然跟雷曼存在一些恩怨,但是雷曼倒闭绝不是高盛的阴谋云云,尽管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有问题,跟政界联系广泛,但它还远远达不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地步,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就是当时高盛公司其实比雷曼兄弟的情况也好不哪里去,如果高盛真的毫发无伤还大赚了,哪有巴菲特趁火打劫的那一出呢?!“高盛帮”起到的最大作用不是操纵市场,做空这个做空那个,而是让那个倒霉蛋不会是高盛,而且能够在倒霉蛋的善后处理中得益! 

 

2008年9月,AIG救援计划出台之时,高盛已经接近倒闭的边缘。市场不断下滑导致高盛股价暴跌,公司内部职员忧心忡忡,尤其是当公司股价在一天之内跌到47美元时,极度的恐慌情绪在高盛职员间蔓延,布兰克费恩等高管甚至现身一线员工办公室,亲自劝服他们不要卖出公司股票。在公司股价狂跌之时,又是美国政府出面为其力挽狂澜。根据政府的公司拯救方案,高盛要转变成一般银行控股公司,可以首发出售联保存款保险公司(FDIC)担保的政府承兑债券。这意味着,在市场处于停滞期时,高盛仍旧可以进行债券交易。“如果拯救方案推迟出台一两周,高盛估计也会像雷曼兄弟一样垮台。”一位高盛员工说。FDIC本意是通过这样的债券,刺激投向消费者的借款。但是高盛没有任何门店,也不打算从根本上让公司转型。接受这样的救援方案,实质上是希望能够借此增加借贷机会,同时增加交易利润。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没有AIG的救援款,没有“不良资产计划”100亿美元的贷款(次年美国纳税人从中获得了总额14.78亿美元的收益,其中3.18亿美元为股息,11亿美元来自于该集团为取消财政部所持认股权证而支付的费用),没有FDIC的债权,高盛跟雷曼恐怕是一样的结局,而且诸位还记得巴菲特与高盛的50亿美元优先股协议吗?那可是附加保本认购期权的高利贷(如果没有补充协议,一旦全部转股,高盛的大股东就要变成老巴了,高盛当时已经是技术性破产边缘了,不然怎么会用这么多不合理条款卖身呢)!啊!顺便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三年前,高盛的最大股东是法国安盛,二股东是英国巴克莱,压根就不是名副其实的“美国高盛”! 

 

 

 

 

雷曼倒闭之后,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华尔街五大投行倒掉三个,通用汽车也濒临破产,福特和克莱斯勒也都重组了,美国股市崩盘,高盛在巴菲特买入优先股后依然暴跌60%,2008年4月美国的失业率还在4.9%,美国债务上限从10万亿升到16.4万亿美元,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8920亿美元上升到接近3.2万亿美元,如果一场金融战就能获取巨大的利益,为何这个拳头过了这么多年还没挥出去?为何奥巴马一次又一次地要求中国不要出售美国国债?要求人民币升值?不是美国太强大,而是愚蠢的小布什和贪婪资本的代言人格林斯潘、伯南克差点把美国玩崩了,对重伤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止血养伤进食恢复,一个全身多个动脉出血的重伤员怎么可能逮谁打谁呢?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或许是御用经济学家或者混子专家学者们的歪打正着(他们一般是错的,即便对了其实他们也不明白怎么回事),那的确是美国最虚弱的时候,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当时是实在没有办法兜着了,如果不是连哄带骗加恐吓让欧洲和金砖国家合力买单,恐怕二十年都不会缓过来!而刘军洛、海啸后的希望、真看不懂等草根名博屡测屡错的共同原因都是因为预设前提都是美国坚不可摧、无比强大,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采用了逻辑分析主导的分析研究方法(尽管本人论点上也是中长期看好美元看空黄金的,但是在这个预设前提以及技术分析模式上存在极大分歧,本博索罗斯彼得林奇精华摘录的评论回复部分对此很多论述),其后面的很多文章多最终走向了阴谋论或者进入到了为证明结论而寻找论据(有时候论据理由非常猎奇)的死循环. 

 

 

逻辑分析是在当前格局下建立了两个可能发生必然联系的点,这种方法往往能突发奇想,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唤起独立思考的意识,但这也是一柄双刃剑,它的缺陷就在于忽视博弈过程的复杂性反复性不确定性,往往会绕过很多细节和规则,这种方法很容易偏离真相和事实,从而走向阴谋论或者为证明结论而找论据的死循环,逻辑点的联系,它仅仅是一种可能,两个点之间的轨迹未必是直线,也可能使折线、抛物线、波浪线,甚至可能因为某些因素的变化而使得终点向前推移或者向后延伸,世界运动变化发展的本质不是阴谋、逻辑,而是博弈,尽管笔者并不否认,有一些势力有能力对资本市场和世界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对资本市场和世界格局也具备操控某一阶段的能量(短周期;顺应趋势与规律事半功倍,逆之事倍功半甚至最终无效化),但是能凌驾于基本规律、游戏规则和社会法则之上的、能够完全操控全球资本市场和世界格局的神是根本不存在的

云隐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d270101017b7b.html

上一篇 淘宝店群项目实战操作步骤(一):数据采集的方法和软件的操作步骤滞胀众生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