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90后我们为什么炒股 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这篇文章来自一个从初中就开始在英国读书,一直读到牛津大学毕业的中国90后年轻人写的文章。小编惊讶于两点:1、他在一个英语环境成长起来,竟然能够对中国文字仍能够驾驭得如此得心应手;2、作为一个90后,他对人生、成长、磨练、担当等大问题的理解独立且深刻,远不是我们那些高高在上的教育学家所担心的“没有担当和独立思维的一代”。我们特意分享于此,让大家看看90后眼中的股市,以及勇于担当!
当朋友圈(qun)慢慢变成朋友圈(jun),各色各样的观点开始充斥其中。近来拜读了一些文章,高高在上奉劝年轻人要远离股市,莫虚度光阴——我的理解,作者多半符合两个特征:一是自己炒股亏了钱,亏得应该还不少。二,作者应是一名80前,根本不知道90后在想什么,就自以为是地替人做人生导师。
作为一名90后,本文只浅谈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认为,年轻人应当接触股市投资,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且行且学习。欢迎同道沟通交流,喜喷者,请出门左转不送。
首先我要从90后群体性格特点说起。80-84年人口出生率均值为2.0%, 85-89年为2.2%,而90后人口出生率均值为1.8%。90后出生人均GDP5000国际元,比同期80后出生人均GDP高出127%。低出生率,不断增高的GDP,让90后踏入了高成长红利阶段。生活质量提高,作为家庭独子独女的90后,自私,孤独,享乐,性开放,拜金,喜欢炫耀。同时另一方面,多元,有创造力,理性,善良,敢于冒风险。
所以当这些反映在消费和理财方面,相对于节流来讲,90后更重视开源。米赚了就是用来花的,用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90后拼命追求个人空间和财务自由,又强烈希望获得认同。投资观点被接纳,自身赚钱能力被承认,会大幅度提高这个群体的幸福指数,反之,被小觑和无视则会造成100点伤害。
股市正是这样一个平台,与90后的理财观具有高契合度。股市之于90后,是可以请心上人吃小资餐厅的底气,是和几个至交好友聊天侃地的谈资,是自己的观点被接纳和认同的幸福感,最重要的,他是最终实现财务自由的工具。
在《21世纪的资本论》中,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揭示的历史趋势让人耳目一新。即使在制度完备的西方,皮凯蒂发现发达国家依然将大部分财富集中于最富的1%人口之手,贫富差距不断被拉大。而只讲私有产权,没有累进所得税和财产税的印度和俄国,更是将国家财富集中于少数大家族和寡头手中。原因在于,投资组合是为了跑赢其他股票,而金融学是为了让资本增速跑赢GDP.
换句话说,皮凯蒂的数据表明,资本回报率会一直高于劳动回报率。
通俗点,单纯挣工资,你的总资产永远也别想超越拥有两套房子的隔壁老王。但是,当你拿出一定收入比例投资股市,你有一定可能在某一时刻跑赢隔壁老王。而且对于90后来说,跑赢隔壁老王很重要。在我不愿啃老,或者无老可啃的情况下,只有跑赢隔壁老王,才能有房子,车子,然后才能脚踩七色祥云迎娶我的心上人。
所以讲到了这里,很多客官肯定内心OS了,我现在描述的都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万一失蹄子呢?年轻人会不会控制不了赌徒心理?我承认,投资是有风险滴。就拿本次股灾来讲,恐怕是大部分90后进入股市以来所经历的第一次。但是起码我周围的同龄朋友依然拥有强劲的自我娱乐精神,有吐槽,有发泄,但洒脱是我见到最多的标签——因为年轻,所以不怕重来。我坚决不同意原文的股市赌场说,你去赌场时候见过庄家还把一部分底牌给你看的吗?
如果一个年轻人不看任何相关数据,盲投股票,那么他玩儿游戏也会沉迷,打桌球也会沉迷,喝酒抽烟也会沉迷。股市并没有毁了他,是他自己毁了自己。
所以,切莫以偏概全。
对于很多90后来说,进入股市不仅是为了赚钱,也是一种自我修炼。股市最能磨练一个人的心性。9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信息爆炸所带来不仅是见识的拓展,也带来了彷徨。作为夹缝中的一代,年轻人踽踽走在这条自我修炼的路上,虽然还是免不了有时心浮气躁,但心态已经能够学会慢慢放好。
就如我,慢慢培养了心态,短期的收益不再是我的考虑,股市考虑的是要做长跑冠军,而不是大起大落。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自穷,怨天者无志。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会抱怨别人,抱怨上苍的人不会励志进取。我相信这是很多父母支持子女进入股市的原因——锻炼和成长。
去除表象,培养洞见,对行业技术等做出分析判断,最终追求价值投资才是王道。如果真正可以让自己心灵沉淀下来,那么市场的浮动盈亏也就变得没那么重要。锻炼了这种心态,才能在工作,生活,娱乐和投资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趁年轻输得起的时候,抱着平和的心态去试着学习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锻炼自己的心性,这样会裨益终生。
炒股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想谁都不会否认。当然不要去迷信研究什么各种线,而是以投资相关行业、企业的心态去观察股票,学习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收获很多最一线和最接地气的行业和资本市场知识,这些都是图书馆断然学不到的。
也许年轻的时候工作收入占总收入很大一部分,但到了中年以后,资产管理能力就显得越发重要。股票投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种说法三次牛熊才成就一位投资高手,所以一定要趁着年轻有精力,有良好学习能力,并且经得起折腾。长久后你会发现,对数字的敏感度,对行业的了解,以及对政策和国事的关注,会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帮助。
一个人不趁年轻接触资本市场,到老了会发现自己被资本剥削了一辈子。
在当下股市当中,我们也许没有老股民那么有经验,但是针对某些板块个股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在《神秘岛》中,潘克洛夫特,奈伯,希留斯哈丁,每一个都身怀绝技,个性鲜明。可让我记忆最深的却是年仅15岁的赫伯特。在这一行人之中,赫伯特年龄最小,但是从小通读自然地理类书籍使他成为了其中的行家。当他们刚刚踏上林肯岛的土地时,他就利用了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为大家解决了水源和食物问题。当他们的小麦尚未成熟时,他利用专业知识优势找到一棵“面包树”,充当面粉。这就是神一样的队友,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创造价值。
作为90后,我们对互联网的运用娴熟,高效的资讯收集效率,对脑洞系、森林系、视觉系的扎实理解,这些都是优势。同时作为产品用户+亚文化爱好者+一个股市投资者,我们拥有对TMT等相关行业的独特嗅觉。一款手游的UI界面变化,可能都会带出90后对于某个股行情的敏锐判断。
相对于“做什么事儿”,“为什么做”和“怎么做”才是更重要的。年轻人有正确的心态才是必须的,因为怕产生赌徒心理而不碰股市,基本就是因噎废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