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理财周报
?
从杭州世贸大饭店的窗户看过去,不远处的西湖波光粼粼,美不胜收。但即便是在午餐或者休息的时候,许卓也不曾扭头欣赏一下不远处的西湖。
4月18日,一个周六,在世贸大饭店里,一年一度的期货分析师大会正在举行。这是由南华期货等杭州当地几家期货公司联合举办的。许卓为此特意从宁波赶来。除了参加这个会议,几个圈里的朋友已经约好了一起吃晚饭。
许卓没有名片,他的身份是所谓的“期货私募”。在国内,期货交易还一直是只分个人和现货法人机构两种席位,金融机构类或者代客理财等方式参与期货市场尚未被监管层批准。所以许卓不印名片。
但尽管没有详细的数据统计,这种处于“灰色地带”,以私募形式存在的“机构”以及从业人员已为数不少。比如,在这个会议上,理财周报记者随意和坐在旁边的大约十个人聊天,其中就有2个是私募。许卓就是其中之一。
和许卓一样,上海的私募李山也一大早特地开车来到杭州。他说,自己是来“听听分析师们的看法”。
第一铁律:“即赚即取”
低调的许卓坚持不肯透露自己操盘的资金量有多少,只是含糊地说“几千万吧”。他1997年开始进入证券市场,2002年开始转做期货。此后就不再涉足证券。“玩期货之后就觉得证券没意思了。”许卓说。
做期货的前几年,许卓倾家荡产过4、5次。“早期的时候钱不多,亏几十万就觉得受不了。有一次亏了四五十万,几乎是血本无归。不像现在,一天亏500万也没什么大感觉,知道自己还能赚回来。”
从2005年开始,有合伙人与许卓合作,许卓开始为除自有之外的资金操盘,一个私募性质的团队开始运作。
许卓的合伙人不多,迄今为止只有3个操盘手,一共4个人。但他十分强调他们对自己的帮助。
“合伙人帮我制定了一些框架性的很严格的制度,还有目标,按照这个执行后,风险变得容易控制。”在负责风控的合伙人要求下,他开始采用“即赚即取”的操作方式。“比如说一个账户里有25万元钱,每赚5万元,就取5万元,直到最后把本金都取清。”
“试过不取,但最后的浮赢往往会全部亏掉。”
但有时也有很难遵守的时候,尤其是在大行情面前,人总是会忍不住想用多点资金挣更多的钱。去年11月到1月间,许卓在白糖上遭遇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亏损。“有个2000万的账户,亏了1000多万。后来我赶紧止损,用这1000多万慢慢地挣,挣一点取一点,取了6次,总算把之前亏的钱补回来了。”
从那以后,许卓更加小心地遵守所谓的“即赚即取”原则。
超短线操作,仓单从不过夜
而另一个对许卓十分重要的合伙人,担当的则是他和期货公司之间“中间人”的角色。
所谓期货市场的“中间人”,是负责在拥有资金较多的投资者和期货公司之间进行联络,通过他的斡旋,使期货公司针对该投资者收取更低的手续费。投资者享受了更低的手续费,而期货公司则吸引了更多的资金。
这对许卓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主要采取的就是短线操作的方式,持仓从不或者说很少过夜。
“我都是短线操作,一个1000万的账户,一年下来要给期货公司贡献超过1000万的手续费。”
对于这个数据,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他已经享受了手续费优惠了,还要贡献这么多的话,那也做得太短了,基本上每天都要好几次交易。”
只接朋友的钱,从不和别人交流
即便贡献了如此多的手续费给交易所和期货公司,许卓的车子还是越换越好。2002年的时候,他开桑塔纳,后来换了辆雷克萨斯,一个月前,他新买了辆宝马X6,价值140万。
玩车是许卓唯一的爱好。“做期货的人生活都比较简单。我也是,不抽烟不喝酒,基本上收了盘就回家。”
所以,即便是在风景如画的江浙,许卓也很少为美景分心。理财周报记者见到他时,他穿一件简朴的土黄色夹克,皮鞋没有擦油黯淡无光,你根本想不到他的车子是拉风的X6。
频繁换车子也有“广告”的目的。“我从没有主动找过客户,但朋友看到你又换了车子,就知道你在期货上挣钱了,一传十十传百,就会有人主动来找你。”
但并不是谁拿钱来许卓都会要。“最关键要看风险承受能力。做我们这行本来压力就大,要是客户一天几个电话地问,谁都受不了。如果是亲戚,宁愿送他几万块钱也不接,对交易不利。”
他理想的客户最好是比较有钱,拿点闲钱来期货市场“玩玩”的,即使出现亏损,也不会严重影响生活。而资金量“起码要有一百万以上吧”。
因此,许卓操盘的别人的资金并不多。“我自己一半,朋友一半。”
而且,许卓认识的圈内的私募朋友并不多。在他看来,人数较少的团队的研发能力有待提高,因此他非常愿意和分析师们进行交流,也愿意参加分析师大会之类的活动。但在做交易的时候却从不和别人交流。“圈里有些人喜欢打电话和别人商量,但我从不。必须坚持自己的判断。”许卓说。
?
李山:15人团队操盘5000万
和许卓相比,李山的团队人数要多一些。4月23日,理财周报记者来到他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繁华地带某写字楼里的办公室。7个分析师,4个下单人员,还有几个行政人员,李山的团队目前大约有15人。
每个人的位子都比较开阔。正对门口的一位老先生头发已花白,看起来超过50岁,很有经验的样子。“期货市场很耗费人的精力,所以操盘手比较容易显老。”李山解释。李山却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
由于父亲在还没有电子盘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资本市场,李山早早地开始接触股票。1992年,他正式开始进入股票市场,1993年开始进入期货市场,成为市场上最早的一批期民。
开始成立期货私募基金则是在2007年。起初,他的规模并不大,直到去年国庆的行情中,李山获益颇丰,基金规模由1000多万一下子变成了5000多万。
规模扩大之后,他近期最关注的事情莫过于寻找合适的操盘手。“好多钱放在那里投不出去,也很急人。”为了寻找合适的操盘手,他十分关注一些机构举办的模拟期货大赛,希望可以把位于前几位,表现优异的选手挖来。
?
1000万投向现货
除了期货之外,李山一直参与多种交易,做股票,做国内期货,作外盘期货,也做艺术品收藏。“我们公司现在主要是做期货,但我自己还有一些钱做股票。”到了晚上,李山经常一个人留在空荡的办公室里,参与外盘交易。
在李山的办公室右后方有一道紧锁的红色木门,他打开门,带理财周报记者去参观。整个屋子以红木家具为主,柜子里放满了李山的收藏,全部都为中国的艺术品:陶瓷、玉器、木雕……阳台的茶几上,摆放着一套功夫茶的茶具,一个罐子里放着普洱,另一个里面放着乌龙。
低调、稳重的李山是一个颇重视生活品质的人。他公司内的员工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五一期间,李山提前一周放他们的假。“他要去丽江玩,所以我们就提前放假了。”
也许是有点厌倦了期货市场的大起大落,李山开始将自己的部分产业转向实业。由于在沪铜期货上颇有经验,他投资1000万和上游的一些铜贸易商合作进行铜产品的现货交易。
贸易商合作进行铜产品的现货交易。
“这对我们做期货也很有好处,比如前一段沪铜的上涨,之前我没有看明白为何会涨,所以一直不敢行动。后来从现货市场上看到铜十分短缺,连贸易商都管我要货,我就放心大胆地进入了。”
?
业内人士:5000万不算多
李山坦承,转做现货,一个主要原因是对目前政策的担忧。由于监管层并未批准商品基金的成立,他们一直处于“灰色地带”。
这几乎是包括许卓在内的所有私募的共同担忧。
目前,没有数据显示类似的私募基金到底有多少。一位北方的私募人士告诉记者,南方应该至少有几千只。
仅在杭州当地,大小私募就数不胜数。“5000万的不算很大,我们公司上亿的账户就有几个,其中一部分是实业,一部分是私募。”杭州当地一位期货公司中层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加上分仓的考虑,应该有超过10亿规模的私募存在。
而北京的一位私募人士也告诉记者,据他所知,上海地区一位私募旗下基金的规模已有20亿。
这在股票市场或许不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但对期货市场来说已属不易。
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介绍,2008年整个期货市场的保证金也不过在460亿到470亿之间。年底最高时为550亿。2009年4月的保证金数量达到660亿元。
这些私募运作的模式也越来越规范。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在深圳,已经出现了一些类似于“阳光私募”形式的商品基金。比如,某一只基金以路演形式募集资金,以合同形式规范双方权利义务关系,还请安永做报表做审计。
市场对商品基金推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分析师大会上,除了领导致词之后的第一个议题,便是由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郑学勤介绍CTA(期货交易顾问)在美国的情况。
这是李山在会上听得最认真的演讲。“要是CTA能推出,我们就真的能做大了。”
已经有私募开始在“阳光化”的道路上尝试迈出了脚步。3月中旬,国内首只设计期货投资领域的信托理财产品高调亮相。这只全称“厦门信托——震雷先行者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基金以厦门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上海震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投资顾问。
由于此前民生银行推出的挂钩商品的理财产品在推出的前夜被监管层叫停,业内多数人对该信托的“前景”并不看好,也不断有传闻说该产品被银监会叫停。
“我也不相信它能成功推出。但我很高兴看到有人这么做。”李山说,“总要有人开始行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