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思想改变世界。但准确地说,应该是创造性的新思想改变世界。
牛顿在苹果园中想到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想到浮力原理。这些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而在我们当今所处的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性的新思想的作用更是数不胜数。理查德·劳辛看到妻子剥开肠衣加入配料做成香肠,联想到可以用纸盒来装牛奶;符拉迪斯拉夫·伯罗用一个小球替代钢笔笔尖,发明了圆珠笔;克拉伦斯·伯德埃在加拿大的北极圈中看见冰冻的鱼后就想到用冰冻食品替代罐头食品,从而开创了冰冻食品工业;索尼公司把耳机与一台收音机组合起来,发明了随身听……上述种种例子说明了顿悟和创造性思维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那么,有没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顿悟和创造性思维?顿悟和创造性思维是通过怎样的大脑机制来实现的?–一个 突变的过程–作为一种转瞬即逝、可遇而不可求的灵机一动,顿悟往往是难以捕捉的。人们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顿悟是可以被研究的吗?–1917年,担任普鲁士学院人类研究所主任的德国心理学家苛勒由于一战的原因被困于大西洋的一个小岛上,这使他得以潜心完成其有关黑猩猩顿悟的经典研究。在实验中,苛勒将黑猩猩锁在笼子里,而把食品(香蕉)放置在笼子外黑猩猩触及不到的地方。笼子里有两根作为工具的短棍,但每根短棍都不够长,黑猩猩用其中任何一根都拿不到香蕉。苛勒发现:黑猩猩并不是用盲目尝试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相反,它表现出明显的顿悟式的解决问题的行为特征。黑猩猩在尝试过那些常规的方法而未能奏效之后,会反复摆弄两根棍子,陷入一种思索状态。然后,黑猩猩会像突然获得了好主意似的一下子跳起来,将两根棍子插在一起,顺利地拿到香蕉。苛勒的发现挑战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或者动物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盲目的尝试过程,人或者动物通过反复的尝试,逐渐从错误中学习,淘汰不正确的行为,固化正确的行为,最终顺利地解决问题。而苛勒的研究却表明:高级的问题解决行为是一个基于对于问题情境的全新思考和把握的突变而非渐变的过程。苛勒的研究使顿悟这一具有神秘感的心理现象成为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的基础。–继苛勒之后的一些心理学者把研究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类身上,开始研究人类的顿悟式思维。比如,心理学家东克尔(Duncker)用蜡烛难题来研究人类的顿悟式思维。–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开始用信息加工理论看待和思考顿悟问题。他们从理论上提出,顿悟实现的关键是问题表征的转换。比如,在小说《悬崖山庄奇案》中,大侦探波洛发现有人三番五次地想谋害巴克利小姐,甚至还错杀了她的堂姐。于是,波洛便列出了包括巴克利小姐身边的好友、亲戚、房客等所有有关的人在内的名单,并一一加以调查,然而总不能破案。终于有一天,波洛恍然大悟,原来真正的凶手就是巴克利小姐本人,是她制造了这一系列事件并借机杀掉她的堂姐,以谋夺堂姐未来的丈夫死后留下的巨额遗产。这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表征方式转换的例子,波洛把怀疑的对象由被害人巴克利小姐身边的人转移到巴克利小姐本人身上,从而获得了对案子的全新理解。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顿悟和创造性思维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凭空臆想,而是在面临新间题时创造性地重新构造问题情景并实现认识上的突破和飞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关键性研究技术(比如脑成像技术)迅速发展,这为我们打开大脑这个黑箱提供了前提条件。一个透明的大脑呈现在我们眼前。但是,用脑成像技术对顿悟现象进行研究在实验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顿悟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时间,短的只要数秒,长的则需要数天甚至数月的时间。因此,很难在实验室中将顿悟的发生有效地控制在一个时间点上,使之成为一个可多次发生并可反复观察的科学实验对象。针对这个难题,笔者使用了日常生活中大家熟知的谜语以及脑筋急转弯问题作为实验材料,这样就能在实验室情境中稳定多次地激发顿悟状态,并且将我们脑中瞬间即逝的顿悟过程 定格下来。请你猜猜以下的谜语:
l、13个人平分9个橘子,要怎样分才算绝对公平?
2、一条毛毛虫想过河,河水又深又宽,河上没有白桥,也没有任何如渡船一类可以用来摆渡的工具,没有谁来帮助它,它也不会游冰。请问它该如何渡河?
要解决上述问题,你需要转换自己原先思维的方向,需要一个问题表征的转换过程,也就是俗话说的脑筋转弯。
(答案:1、做成橘子汁;2、变成蝴蝶飞过去)
那么,在这个时候,你的大脑是怎样活动的呢?–扣带前回:顿悟过程的 发动者–顿悟是一个思维定势被打破的过程。笔者与日本产业综合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仁术和久先生合作,经研究发现,相对于在思维定势之内的问题解决过程,在思维定势之外的问题解决过程会激活大脑的扣带前回(ACC)。ACC位于大脑额叶的内侧面,在解剖上属于大脑边缘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揭示,在ACC中有一种大型的梭状细胞,这种细胞只有人类以及人类的最近亲——类人猿才有。这种大型的梭状细胞与大脑皮质的各个部分具有广泛的联系,可能起到调节和改变大脑活动状态的作用。我们在研究中观察到的参与顿悟的ACC区域在解剖上属于布罗德曼24区,这个区域被称为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的界面。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当存在认知或者情感冲突的时候,ACC的活动就特别强烈。从理论上讲,在顿悟或者灵光一现之时,原有的不正确的思维定势被迅速地打破,人们会在一瞬间摆脱不正确的思维方式,找到正确的思路。这一过程无疑会包含激烈的认知上的冲突,这可能就是ACC参与顿悟的原因。研究发现,ACC的活动应该是发生在顿悟过程启动的初期阶段,是顿悟过程的发动者。–
海马:新思想在这里形成–在顿悟中,打破旧的思维定势只是第一步,而产生新的思想、形成有效的新异联系才是顿悟实现的关键。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就知道大脑中的海马支持新异联系的形成。实验结果发现,人脑在顿悟时有明显的海马的活动,这说明在顿悟中形成了有效的新异联系。有趣的是,动物实验表明,海马在鼠类动物迷失方向以后重新定向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海马损伤的动物一旦迷失方向就无法找回原来的路。海马参与顿悟提示我们,思维过程可能与空间定向过程是由同样的一个认知——神经过程来完成的,它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用思路一词来指称一个人考虑问题的方式。证明海马参与顿悟过程对于理解海马在长时记忆中的作用也有主要的启示意义。从进化论的角度存虑,顿悟性的经验具有极其重要的生存价值。通过对顿悟性的经验作出反应并将其稳固地保持在情节记忆中,个体生存下来的机率无疑会因此增大。–但是,说海马是新思想的形成之地,并不等于说在海马里面存放着构成新思想的所有原材料。解剖研究显示,海马是一个只有高级信息整合功能的重要脑神经结构。与其将海马比喻为一个装思想的容器,不如将其比喻为一个各种不同思想的连接者。–灵感能否借助于语言来表达–传统上人们认为,顿悟与创造性思维是以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方式发生的。对此,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总结说:伟大的思想家会预兆性地在一瞬间窥见事物之间的全部关系,整个过程发生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无法言表。与此相应,爱因斯坦也说:那些思想不是以语言的形式来临的,我极少用语言来思考,一旦思想来临,我事后也许会想到要用语言去表达它。这提示我们道可道,非常道,能够用语言表达的真理不是永恒的真理,顿悟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如此说来,在研究中发现负责语义知识提取与言语理解的后部颞——枕区域参与顿悟岂不是与我们传统的常识相违背了吗?–对此,我们的解释是,特定区域的脑活动可能与具体的认知加工任务有关。爱因斯坦所思考的问题是一种空间—视觉性质的问题,而我们在实验中所使用的则是言语类的谜语问题。不同性质的问题其具体的思维过程也会有所不同。解铃还需系铃人,在哪里形成的思维僵局还要在同一个地方被解开。空间—视觉性质的顿悟在负责空间—视觉信息加工的区域被实现,而言语性质的顿悟则在负责言语信息加工的区域被实现。–心理学中的顿悟与佛教中的顿悟–常有人问:心理学中的顿悟与佛教中的顿悟是一回事吗?其实,心理学中的顿悟是insight一词的翻译。英文中,insight源自古荷兰语或者古德语的seeinginside,因此,insight有internal sight的意思。日本心理学者将insight译做洞察,似乎想要强调此词中所包含的看的意思。而中国心理学者则将它翻译为顿悟。心理学中的顿悟是指一种特定问题求解的心理过程,而佛教中的顿悟则是指一种对生命的终极意义的大彻大悟。因此,这两个概念的使用语境有很大的不同。早期的印度佛教中,顿悟是指祭司阶级的婆罗门族死时只需拜神诵经,即可归返宇宙本体之梵天,这与心理学中的顿悟相去甚远。而我国的禅宗则强调 顿悟是对人生境遇和真相的创造性重构。就这点而言,心理学中的顿悟又与之有相似之处。–举个例子,青原惟信禅师说修行要经过一个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阶段。心理学认为,人的基本认知能力是高度技能化的。正是这些认知技能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流畅地感知世界,熟练地使用语言和各种工具。认知技能是以组块(chunk)为单位存储于我们头脑中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估计,一个专家的头脑中有10一20万个相关的知识组块,需要10年以上的积累才能形成。尽管知识组块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分析和处理间颖的能力和速度,但有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在思考13个人平分9个橘子的问题时,你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要用刀子来切分。心理学家奥尔森提出,顿悟是一个将现有的知识组块打破的过程。对此,德国学者克诺布利希(Knoblish)等人用下述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研究者要求人们通过挪动某些火柴棍,将原来不能成立的等式变得能够成立。对于问题1(6=7+1),解决办法是将等式右边VII中的最右边的一根火柴挪走,使之变为VI,而将挪出来的那根火柴放在等式左边Vl的最右边,使之变为VIl(即7二6+1)。现在,请你解问题2试试看(3=3+3)。间题2之所以难,是因为你必须把等式石边的+挪动成二,使之成为3=3=3。将加号看做加号而不能自拔,正是你脑中的知识组块在发生作用。而能够将加号分析还原为两根火柴并进而变成等号,就是一个知识组块被打破的过程。这也可能就是见山不是山的含义。它或许说明,对于人生中的那些 不等式,当我们把加号不再看做加号的时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吧。–如何培养及促进顿悟和创造性思维–既然顿悟并非异能,而是一种人人皆可拥有的普通认知能力,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来提高它?–2004年,德国学者瓦格纳(Wagner)等人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证明睡眠可以促进顿悟的发生。他们比较了晚上睡觉或者不睡觉的人通过顿悟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发现,有充分睡眠的人比没睡的人的顿悟能力要高。瓦格纳等人根据我们在顿悟中观察到海马活动的研究结果,推测是因为海马在人的睡梦中的持续活动酝酿了新思维的产生,而我们认为,根据瓦格纳等人的实验程序,并不能推测是海马在睡梦中酝酿了新思维。但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思维能力会帮助人们走出思维僵局,获得顿悟。
此外,有关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也表明,在压力和精神负担较大的情况下,儿童多会选择墨守成规的思路;而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下,创造性思维和顿悟会不断涌现。这说明,轻松愉快的学习和工作气氛也许会有助于顿悟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从这份文章里,可以提炼出对交易有帮助的思想–第一 宽松的环境,有利于促进正确交易思想的养成。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对自己好一些,不要浮躁。以下是相应的文章依据:那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思维能力会帮助人们走出思维僵局,获得顿悟。此外,有关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也表明,在压力和精神负担较大的情况下,儿童多会选择墨守成规的思路;而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下,创造性思维和顿悟会不断涌现。这说明,轻松愉快的学习和工作气氛也许会有助于顿悟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第二 试错的方法,不断地尝试,直到找到正确的方式。犯错是成长的必经阶段,是成长的催进剂。–该理论认为,人或者动物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盲目的尝试过程,人或者动物通过反复的尝试,逐渐从错误中学习,淘汰不正确的行为,固化正确的行为,最终顺利地解决问题。而苛勒的研究却表明:高级的问题解决行为是一个基于对于问题情境的全新思考和把握的突变而非渐变的过程。苛勒的研究使顿悟这一具有神秘感的心理现象成为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