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产品堪称数不胜数。在电子商务风生水起的互联网时代,社交电商凭借立竿见影的导流效果,逐渐受到资本和各大电商平台的“追捧”。
提到社交电商除了“来钱快”,不得不提的关键词就是“模式”。而最典型的是“入会员”“拉人头”
当无数游走在法律灰色地的相似平台蜂拥涌现的时候,有受用户欢迎的,有受监管重罚的,也有打着擦边球赚得盆满钵满的,如今“拉人头式传销”“垃圾货”也快成为社交电商的重要标签。
01
比如,某平台推出一个标价为X99元的礼包商品,购买这个礼包商品后才能成为会员,也就是拥有了在这个平台开店的资格。当你招募够了一定数量(一般10-20个)的其他“X99会员”后,就自动晋升为“主管”了,就能分到整个团队任意一个新人的50-100元左右的奖励。
当一个主管级别的代理培养出一定数量(一般是3-10个)的同级别主管以后,主管就会晋升成经理级别的代理,还能额外再得到整个团队当中主管团队任意一个新人30-50元奖励。同时,你名下所有代理的零售出货,还能拿到一定比例的佣金。
正是因为这样的招商机制,让很多人把重点放在了“招代理”而不是“卖产品”上。还有不少平台就是冲着“拉人”的动机去设计项目,披着社交电商的外衣藏起了传销项目的内在,当然最后等待这些人的一定是社会的唾弃和法律的严惩,比如说已经被罚的云集,花生日记等。
这种模式主要的问题就是团队计酬和晋升升级的返利业绩指标,很容易做成传销。此外,现在还有一些社交电商平台经过改良,同时也为逃避法律的打击,虽然没有直接规定入门费,但将其融合到了导师级别里面,会员在利益的诱惑下,就有可能直接花钱购物来积累返利业绩晋升导师级别。
02
新消费时代的到来,平台、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愈发复杂,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和期待值升高,品牌、信誉和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消费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试金石。
产品质量是企业信用的基石,但很多社交电商平台在过度重视模式的机制下,都忽略了这点。如果产品品质不够,没有消费者持续地为这个产品买单,再花哨的模式都毫无意义。
“因为‘一盔一带’方案的实施,我在京喜上买了头盔,但这个价值70多块钱的头盔却像工地戴的帽子,退回去之后商家也收货了,现在都几天了钱也没退,而且商家也下架了,这都是什么事”最近因为朋友推荐加入“京喜”平台的王丽跟李旭反传销团队吐槽。
出现这种事情,她都不知道以后要怎么相信平台,怎么推京东的货。有同样烦恼的还有李晓兰,她表示自己也是在同一商家买了头盔,收到货之后一看就是塑料制品,单薄的还不如地摊货,于是立马选择退货退款。为此她还多付了10.5元的运费,如今头盔钱也没有退给她。“我现在都不敢推京喜的东西了”李晓兰无奈地说道。
同样存在产品质量问题的还有被业界称为京东干儿子的“芬香”,小编在一个芬香训练营的群里看到诸多用户的吐槽。
“团队卖的水果不好,到货就烂了半箱,质量差物流还非常慢”
“我跟大家一样,苹果坏一次,桃子不能吃,洗发水路上走一个礼拜”
“芬香要是就这样下去,属于忽悠推广人了,一大堆破烂最后伤的还是推广人的信誉和京东的品牌”
“芬香感觉就是打着‘京东’旗号卖破烂货的。”
“我有个客户买了洗发水,少发了三瓶”
各样的烦恼不定时就会在训练营中出现。
好产品会说话,市场上相传的好口碑远比广告营销更加稳定扎实,但显然现在很多社交电商平台都没有把控好这一点。有不少用户在训练营群内提出建议“希望芬香上层能脚踏实地,多做实事,多推出高品质商品的合作入口”,“芬香还是要注重推广产品的档次和品质,否则表面上看似只伤害了推广的群主,实际在损害芬香品牌的口碑和形象。”
03
在疫情就业难的现状下,普通会员级别的销售模式确实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政方针,但是如何防止会员为追求高额返利为目的而直接自购囤积大量商品现象的发生,如何避免社交电商模式转换成为传销模式,如何保证社交电商平台的产品质量?这些都成为目前监管部门和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今年两会不少代表也提出不少相关的建议,李旭反传销团队在之前的稿件中有为大家总结。两会声音 | 电商假货成热点话题,代表建议加大对新兴平台监管
目前社交电商商业模式要彻底与传销切割干净还是很难。而消费者想要辨别真假消费返利网站,可以从三点出发:
一是看网站是否有真实的商品交易;
二是看网站返利的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正规网站的返利资金是以平台的经营收入(包括消费收入、广告收入等)为主要来源,而不是靠拉人头交会费等作为平台的收入来源。
三看网站销售的产品是否为合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