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客户聊天少问“在吗”,多学习这种聊天方式! - 资本家

和客户聊天少问“在吗”,多学习这种聊天方式!

聊天中,我最讨厌别人问“在吗”或者发“微笑”表情。

有事叨扰别人,想麻烦别人帮忙前,比起冰冷又显套路的“在吗?”或一个让人感觉带有虚情假意的“微笑”表情,不如给“在吗”的前面加上对方的名字或昵称。

后面开门见山说主题,这样显得近人情有温度,收到信息的人也会回复你,当对方回复你后,你再态度和蔼地说明自己需要对方帮助的原因。

耽搁时间,也影响沟通效率

让人愉悦的聊天或者说会聊天,不一定你得幽默风趣,通晓各种典故轶事,有啥说啥,别抛下“在吗”的鱼竿把别人钓出来了,结果自己又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

暂且不说没事儿随便聊天,从沟通角度来说,这样的沟通非常浪费时间,而且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工作那会儿有一个同事就喜欢发“在吗”,这件事让我记忆犹新的原因是因为她的“在吗”让我开会迟到。

她问我在吗,我没能第一时间看见,过后回复说在,等了一会儿她说之前发信息是想告诉你3点去开会,然而当她发这条信息给我时已经3点过了,开会迟到了。

无论在职场中抑或生活中,一针见血就能解决的问题,不要拖泥带水。

学会说重点,少套路别人

我在班级群里问过同学,大家对于聊天中发“在吗”有什么看法?大汪第一个诉说自己的“辛酸史”。

大汪说,有一个关系普通的朋友总喜欢给他发“在吗”,由于好奇心作祟,大汪就问怎么了,然后套路如下:

在吗?

怎么了。

网上买了1件小东西差几元钱,借给我零钱等会还你。

于是,大汪借给了对方,也不抱希望能收回这钱。几天后,女生又问在吗?他依旧说怎么啦,女生说手机欠费了支付宝没钱,交20块过几天还他。

于是,大汪依旧接受对方的套路,想着钱不多,别人困难时能帮忙就帮帮。

接下来时间,女生总会问大汪借几元零钱或10块充话费,他把这事情说给他哥们后,他朋友让他别借了,救急不救穷,而且关系又不是特别好。

对于这种平时不联系不交流的普通朋友,关键时刻问你借钱买东西,多半只知道索取,不懂得珍惜与感恩。

经过这次后,女生每次问在吗,大汪直接删聊天信息不理,只要不理,她就不会再问。

无论你是缺钱还是需要别人的帮助,都学会说重点,而不是扔出“在吗”后开始套路别人。你的套路别人都懂,没有直说是因为还把你当朋友。

开门见山的聊天是给对方留有余地

说话别说得太满,这道理谁都知道,因为是给人留有余地。聊天谈事情时,也同样得给别人留有余地。

如果你开门见山说明找同事有什么事,对方看见后,他会有时间来思考该怎么回答你的问题,不会让对方陷入“同事找我准没好事”的自我恐慌中。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聊天同样如此,有话就直说,不管好事还是坏事,对方看见后都有时间来考虑回答你问题的思路。

如果你觉得开门见山谈正事太生硬了,那么你可以在前面加上对方的昵称,对于并不是需要用严肃语气来表达的谈话内容,可以在聊天里加“啦、呀,嘿嘿”,最好避免“哦、哟、呵呵”这类让人感觉皮笑肉不笑的阴冷语气。

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说话

身边有一个同学小兰,初中时没发现她口才好会说话,到了大学后平时放假聚在一起玩时,才发现原来她那么会说话。

她的会说话不是假惺惺地奉承巴结,而是懂得察言观色,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人用对方喜欢的说话方式交流。

有的人说话语气傲,有的人说话笨,也有的人说话口吐莲花,她都能应付得了,而且不会让人觉得很虚伪,而是真心让对方认为和你聊天我很开心,认识你我很有收获。

人际交往中,用对方喜欢的方式交流可以较为顺畅地打开沟通主题,至少当你站在对方角度思考沟通内容时,你会发现如果别人用我喜欢的方式和我交流,我会感到愉悦,也能促进加深彼此的友情。

有温度的聊天帮你拉近距离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吗”两个字显得很有距离感,无论是亲密朋友还是普通朋友,发“在吗”都不易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至少我个人觉得“在吗”两个字显得没有“温度”而且“不近人情”,像是陌生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有温度的聊天不是虚情假意全是客套话,也不是明明不熟悉的朋友非要装成老友对你嘘寒问暖,让聊天与沟通变得有“温度”,少问“在吗”,少发“微笑”表情,少用“呵呵”,按照你平常交朋友的方式真诚、真心对待即可。

一个人的说话方式虽然不能代表这个人的情商高不高,但影响着这个人为人处世方面的发展。

我并不需要你说话的方式有多么完美无瑕,甚至像演说家一样语惊四座,我只希望你的说话方式真诚一点,少点套路,多点像你微笑时那么美丽的温度。

上一篇 搞定客户的成交话术,每天能让你多开几单!这些销售技巧你都不知道怎么可以呢? 下一篇